close
寄件者 杜建衡

 

文|劉宜羚

 

走出正式展場中的正方白盒子空間,第二市場裡的黑白切二緊鄰著傳統的小麵攤,

創作者杜建衡以藝術創作者的身分走入此空間的同時,捨棄了傳統的繪畫媒材,

在市場中尋找創作題材,企圖使創作更接近展覽場域本身。

雞頭,是市場中肉販攤中常見的「食物」,當它被浸泡在福馬淋裡,

並放置在質能互換生化瓶(玻璃瓶)中,

即轉化為被展示的「物件」;創作者量身定做的腦波轉譯器,

從雞頭本身連接了三十六條電線,

再經由耳機,將咚滋咚滋的脈動聲傳遞到觀者耳裡。

 

擅長從質疑、不斷反問內心深層的自己,並給予可能的答案,

是杜建衡在大學時期的創作特質;

在研究所時期,開始思考自身與對外的連結,

這些連結包含了與社會的連結,

與他人的連結,也包含了與另一塊未開發的自己連結(像是養魚)。

建衡在「殘響」這件作品的角色設定中,

乍看之下創作者大方地開啟了大門企圖與觀者有更多的對話,

甚至於二者都可任意在展覽中成為說故事的主角,

但,若仔細觀察將不難發現,

即使對外的連結產生了,

建衡對自己本身向內的質疑並未停止,

從純白無彩度的牆面及地面、極簡風格的展櫃⋯等等的小細節,

整個展場中除了展覽物件本身,並無其他的雜質存在,

是創作者在展覽上慣用的冷調手法,

這些都可看出他並未放棄保留與自己說話的私密空間,

想與人對話,卻是保留著距離的。

 

回到展覽本身, 雞頭取之於市場再展於市場,看似無用的雞頭,

創作者將之轉換為科學實驗式的標本保存形態,

 再加上聲、光、色、高科技感的訊息傳遞手法,

創作者其實無意要引起人們的情緒,但讓人在觀看物件的同時,

會讓情緒自然地被導出 ,

觀者有殘忍、噁心、恐怖的感覺,都是他們自己加諸在屍體上面的想法、幻想。

在看展的同時,不仿戴起耳機,在被包圍的咚滋咚滋脈動聲中,去感受這無限迴圈的殘響。

 

 

寄件者 杜建衡
寄件者 杜建衡
寄件者 杜建衡
寄件者 杜建衡
寄件者 杜建衡
寄件者 杜建衡
寄件者 杜建衡
寄件者 杜建衡
寄件者 杜建衡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ackandwhite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